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科技论文成都古镇论文(古镇的论文)

成都古镇论文(古镇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8 09:00:07编辑:小编归类:科技论文

1. 古镇的论文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靜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靜。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宜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靜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現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⒀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

14.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

15.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

16.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4分)

17.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5分)

18.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7分)

参考答案:

14. (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2)古城人不观解陈皮匠的选择。

15. (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2)为陈皮旺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16. ⑴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充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2)数设多:陈皮匠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时,陈皮匠用十多天才把书整理完。(3) 具有研究价值: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17.(1) 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2) 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3) 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

18. (1)评价: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②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 度有失偏颇。(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2. 古镇的论文题目

山东聊城的鼓楼(古楼),又被称作光岳楼。在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其中的古楼就是光岳楼,因其年代久远,遂被当地人称作古楼。光岳楼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鲁西大地上,六百多年来,它一直屹立于聊城古城中央,见证着聊城的历史和沧桑。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标志性古建筑,虽历经沧桑,却风采依旧。

3. 古镇论文总结

随着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日益兴盛,同质化现象已不鲜见。因而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已逐渐由产品间的竞争转变为了品牌间竞争。在此背景下,大量的旅游地尝试通过构建旅游品牌来吸引游客,以期提升竞争力,增加旅游收益。

作为国内发展较早的一批文化古镇,凤凰文化旅游品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和历史积累。

然而,随着同类型文化旅游产品的日益增多,使凤凰文化旅游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更好的来了解凤凰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状态,必须对凤凰当地的品牌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帮助消费者和凤凰当地更好的认识旅游地品牌现状,从而针对问题进行有效改进。

4. 古镇旅游论文

不要

就是古色古香的村落。

根本不要门票,导游要不要就看你自己了,反正镇子不大,自己蛮转着逛逛就可以了。和平小学门口有景区地图,实在不知道哪个景点在哪,街上找个闲坐的村民问一下就可以了。可以吃吃刚出锅的和平豆腐,几毛钱一个,嫩嫩的油豆腐那种。个人认为,和平的邵武二中后面那座山蛮美的。去和平建议晴天,或多云天去,这样风景,心情,会好太多了! 车票单程是九块吧!一个小时好像,要么更快。坐中巴,面的太贵了。沿途很漂亮,有稻田,烟叶田,竹林,瀑布,溪流,松林等,坐车都能当旅游了!不过还是夏秋去好,我们就是暑假的晴天去的,春冬植物都是枯黄的没什么好。忘了什么节时,大埠岗,和平有傩舞,邵南片的傩舞是很出名的,当时我们就是为了写傩舞的论文去的和平

5. 古镇论文200~300字

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古城罗城的镇南门外、翼城的南熏门内。

泉州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6. 古镇论文参考文献

“曲峪镇赛如苏州,一水冲成干沟”,这是山西省临县曲峪镇人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镇史。曲峪镇,地处县治的西南边缘,离城百余华里,濒临黄河,隔望陕北,石头山坐底,胶泥土盖帽,地少土瘠,道路崎岖,乃偏僻之县的偏僻之乡,甚至有人把它比喻为临县的“西藏”,怎么能和苏州搭上界呢?它又是怎样成为干沟的呢? 流传久远的故事,至今依稀尚存的佐证,都在追忆着曲峪古镇殷实悠久的历史……

聊聊曲峪古镇的陈年旧事

超级富翁“李十万”。当历史的年轮飞转到明朝某个年头的时候,曲峪古镇已经发达兴盛到“店铺比肩、厦檐相沿、小河上有桥、下雨天走遍全镇都不湿衣裳”的繁华境地。就像榆林的镇川堡在历史上被陕北人称为“小北京”一样,临县的曲峪镇在当时的千里晋陕峡谷被称为“小苏州”;就像碛口古镇在清末民初成就了两代晋西首富一样,曲峪古镇在明朝就诞生了一个超级富翁“李十万”——当时社会上值钱的东西,他都有十万以上,因而得此雅号!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老天要收“李十万”,殃及整个古镇。话说某个大年初一,“李十万”刚过门的儿媳妇早晨第一个出院,树上栖的一只鸟开口说话了:“李十万,李十万,驴年散?马年散?”新媳妇听不懂是啥意思,心想马比驴好,就随口答道:“马年散。”当年即马年,先是天火烧,后是洪水冲,随着“李十万”的灰飞烟灭西天去,“小苏州”也镇毁人逃四散走…

浴火重生曲峪村。“小苏州”被毁之后,有一支逃难的镇民傍着黄河溯流迁徙,北移200公里来到河曲县时,发现有一条沟的地形曲里拐弯,和刚刚被毁的家园十分相似,睹物思乡,不再前行,就地落脚开新村。为了永远不忘自己的根,就把他乡当故乡,新村当旧村,依旧取名曲峪村。斗转星移,岁月荏苒,数百年后,继承了曲峪古镇奋斗基因的河曲县曲峪村,在农业学大寨中创造出了超越先人的不朽业绩,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中的真正典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户均固定资产超万元!随着岁月的不断流淌,新、旧曲峪的关系越来越模糊了,但就在前几年,还有三位河曲县曲峪人,手捧家谱来临县曲峪寻根问祖,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根祖文化已深深溶入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

历史资料佐证。《碛口志》明确记载:“乾隆年间水患多,曲峪、侯台两镇被毁后,两镇商民南移碛口建新镇”。虽然这个时间比曲峪人流传的“李十万”的故事最少也要晚100多年,孰正孰误,经与相关专家探讨,大致结论均由口史而来,难有确凿考证,但至少可以说明两点:(1)在碛口古镇兴盛之前,曲峪古镇已是临县很兴盛的集镇;(2)曲峪古镇曾毁于大洪水是不争的事实。

曲峪镇南5公里白道峪村的99孔半大院,是已考证的临县第一大院,她和曲峪古镇的关系,是不是与碛口古镇和李家山的关系相似呢?在1976年特大洪水之前,开阳滩尚存的那么多豪华墓葬,无言地向后人昭示着先辈曾经的辉煌。解放初,在曲峪的钟鼓山庙院里长着两棵柏树,丝毫不比正觉寺的细,这是曲峪古镇千年历史的又一明证。今日曲峪2000人30多个姓氏,则说明曲峪古镇昨天是个人口流动较大的地方。每段文字,每个故事,甚至一草一木,都在映证着曲峪古镇久远而不俗的历史。我不禁想问,如果说成就碛口古镇的“风水”是二碛,那么曲峪古镇赖以发家的“风水”又是什么呢?

推敲曲峪古镇的风光往事

对于曲峪古镇的这些陈年往事,打小时起就无数次地听长辈们讲过,但一直是将信将疑:在自然条件差到已经“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县分里,在那个几乎是纯农业经济的历史朝代中,曲峪镇凭什么条件能够积累那么多的财富而成为“小苏州”呢?直到沿黄公路开通之后,当我站到曲峪镇上游数公里的某一个位置回眸古镇的时候,不由眼前一亮,茅塞顿开,我找到了小镇先人们数百年前创造不朽历史的“风水”!

十里长滩生曲峪。黄河在这里画了两条并不显眼的弧线:一条是黄河向西偏,一条是山势向东缩,这一偏一缩之间,空出了整整十里长滩, 按照黄河曲峪段的历史宽度仅为“隔河可以对话”、“放羊小子可以把石头扔到陕西”的说法来计算,这片长滩最大时应该有9000亩左右的面积,由于潮起潮落要占掉一部分,保守的估计,历史上这里有不下5000亩的滩地,而且是用井水灌溉的园子地。再辅以曲峪沟、开阳沟的沟地和2000亩山地为补充,在全农耕的社会里,在当年的曲峪村、开阳村一带,生息2000人应该是好光景了。这在三千里江山一万座山的临县,应该说是一方风水宝地了,太远的说不清楚了,但直到明末清初,临县人口仅20000人,不难想象,曲峪古镇在很早的年代里,已是临县主要的人口聚居区之一。

五条大道兴起集。农耕社会也是离不开交换的,曲峪的人口优势和地理优势决定了它是周边30里半径内100个左右村庄兴集互市的首选地。在出行主要靠腿、运输主要靠驴的历史上,曲峪可以放射出去五条当时可称为大路的路,相对于“地无一亩平、出门就爬坡”的临县其他大多数村庄来说是比较好走的,或者说曲峪可以吸引五个方向的人来赶集:沿黄河向南30里到丛罗峪;沿黄河向北30里到杏岭庄;从南山一条大路30里通到正觉寺;从北山一条大路30里探到苗家鄢;进曲峪沟30里则可辐射石白头乡和雷家碛乡各一半。此外,曲峪黄河对岸的陕西省坑镇、店镇、峪口镇、木头峪乡的人们也是曲峪集上的常客。无商不富,有集必兴,在方便了乡民交换的同时,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曲峪镇人了。

傍着黄河富古镇。我们非常熟悉的绥远——碛口——晋中的水旱商道,在清朝中期之前一直是被禁止的,但本省上下游之间、晋陕之间区域性的商业活动一直还是进行的。由于曲峪镇得水上便利,能够把府谷、保德、佳县等地的物品贩回来,又由于历史上信息比较阻塞,生意恐怕要好做些,利润相对稳定,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曲峪在当时富甲一方,受人羡慕是自然的事。称“苏州”只是在小天地里打比喻,既说明苏州太有名,又说明咱本地在历史上也贫困,但又有美好的向往。富积“李十万”,应该是有影子不愁放大的道理。至于曲峪古镇毁于何时,我无从考证,我倒觉得既说不清,也无需说清,哪个沿河靠沟的村镇,都岂止经受过一次、两次大洪水的考验?曲峪滩由几千亩变为几百亩,无疑是历次洪水反复侵蚀的结果。

说说曲峪古镇的一些着急事

近百年来,京包铁路的开通,黄河航运业的萧条,加速了曲峪的衰落;全社会公路运输的大普及,使偏居一隅、处于交通末梢的曲峪古镇发展更加滞后。当又一个千年来临,曲峪古镇再度迎来兴盛的曙光,县乡油路、沿黄公路的建成,对于曲峪古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十分明显。但是,每每当我想起古镇的两件事,就不得不心生忧虑。

红枣雨烂的问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曲峪古镇得天独厚的是红枣树,全镇红枣年总产量已达1000万公斤,这是曲峪百姓基本生活的保障。令人心焦的是,红枣雨烂频发,许多年份,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了,又眼睁睁地看着红枣在绵绵秋雨中生生烂掉。为了治烂,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建起了不少烤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损失。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是烂在枝头、进不了烤炉的。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枣农均束手无策称“天年”。

其实未必。三十年前,治理红枣虫害也是在天年论中成功的,山西农科院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位即将赴美留学的黄毛丫头以书生之见说应该是可治的,网上也有一些实践成果方面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书生之见,枣农们在实践中也有林林总总的治烂经验等待总结应用。可否推理认为,枣烂难题在科技层面上已非“禁区”?忧心之余,我提个建议:鉴于吕梁市黄河沿岸有近百万百姓靠红枣为基本生活来源,可否由市政府一次性拿出红枣枣烂年损失的10%的资金,投向对口的农科机构专题攻关,辅以发动基层干部总结群众经验,为治理枣灾、惠及枣农、促进吕梁协调发展搏一把。如若成功,这群紧靠黄河畔、土地最薄、信息最少、出路最窄的弱势群体的生活就有了基本保证。

保滩护镇的问题。曲峪镇因天赋长滩而生,而古镇当年赖以起家的“风水地”,则由于黄河河床的不断於高,特大洪水的反复光顾,早已被冲刷毁坏了大部分,历史上的晋陕峡谷第二大滩,仅存前曲峪滩和开阳滩两个小滩了,各剩几百亩吧,而原本居于十里长滩腰部位置的后曲峪滩,早已荡然无存,从东山到西山,浅浅漫漫的都被黄河占领了。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在曲峪则是,黄河被於小河更高。近几十年来,曲峪沟十年一遇的洪水就要进镇游街了。为了防洪护镇,从30年前开始,前、后曲峪人民就用义务工、村积累、政府支持多种力量年复一年开展筑堤防洪的不懈努力,防沟护镇工程初步告捷,这阶段性成果已让曲峪人在夏天安心了不少。

但是,曲峪古镇防黄大堤不仅至今没有启动,而且防黄意识也普遍较为麻痹。客观地讲,黄河安澜了35年了,曲峪人,半数以上并没有见过黄河的涛天巨浪,也难有防范意识,更难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历史的教训不应忘记。如果说明朝洪水冲垮“李十万”已经久远并被披上了神话外衣的话,那么1976年农历七月初七日黄河大水,倾刻间使索达干村居住的较低的家庭窑塌地毁人亡,酿成了临县历史上最大的自然灾害的惨痛教训,我们当引以为戒。

黄河中游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洪水了,在水利工作中常常使用的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概念,无论何年一遇,对于仅剩的几百亩滩地,都可能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为了有效保护这古镇人民赖以生存的良田,保护千年古镇仅存的这一点点“风水”,为了给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保留空间,呼吁政府和有识之士给予足够的重视,争取到水利水保资金的投入,抑或在拓修沿黄公路时充分考虑曲峪古镇的历史价值,学习木头峪乡的做法,谨慎规划,合理倾斜,扶贫救急。保护良滩,就是保护古镇!

历史无言,古镇无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人一定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才能比先人生活得更好,才能造福当代,泽被后人。

7. 关于古镇的论文

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瓮城的主体建筑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城门设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整个城共有27个藏兵洞,可藏兵三千余人。

中华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南边连接长干桥,北边连接镇淮桥,自古便是江南繁华之地。

  雄关不独北国有。600年来,南京古城门作为城防设施和军事要塞,发挥了抵御入侵,保境安民的作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构成了六朝古都独特的古城文化。

  中华门城门南北贯通,门中有门,洞中有洞,人在景中,景在门里,一眼望去,壮观无比。

  一抹余辉透过古城门的黑暗,让后人看清了前行的方向,如同穿越时光隧道,开启了人间沧桑之正道。

  蒋介石题写的“中华门”匾额

  城墙外爬满了绿色的植物,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犹如一座绿色的、童话般的城堡。

  中华东门,位于城墙内中华门东侧,与西门同为民国时期增辟的城门。1937年遭侵华日军炮轰受损,后拆除。2008年复建,使中华门重新有了两个“兄弟”。

中华东、西门,城墙高19米,城门跨度为12米,拱基为6米,拱的半径也是6米,城门高度为12米,顶宽也是12米。

  这是中华门城墙段上的一个南北门洞,方便行人通行,也便于运输物资。类似的小洞沿途还有,但都被封闭,并写有战备用途字样。

  中华门外,长干桥对岸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长干门,介于中华门与集庆门之间,因其附近处于古长干里而得名,是建国后的新辟城门,于2008年竣工。

长干门前为饮马桥,城门共有5个拱门并列组成。南京地铁一号线从中间主门穿越,现代交通与古老城墙、秦淮河错落交织,形成城南崭新的景现,这种格局是南京城门中前所未有的。

  武定门,为民国增辟城门之一,因位于长乐路中段的武定桥而得名。后遭拆除,2010年南京市政府重新连接武定门段城墙,复建武定门,为三拱券城门。

  位于武定门附近的白鹭洲公园

  雨花门,为民国增辟城门之一,门前是雨花桥,因地处附近的雨花台而得名。后遭拆除,2009年南京市政府复建雨花门,其主拱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宽约5.5米,高约6.35米的副拱门。

  集庆门,是建国后开的第二个城门,于1999年11月竣工。集庆门得名于城内的集庆路,集庆路是民国时期开辟的首都道路之一,该门为四孔方形城门,是南京第一个偶数门,开国内城门通道之先河。

  集庆门内的城墙公园,被治理得干净整洁,花红草绿,仿古亭阁与古城墙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这是一处仿古大门,大门紧闭,世界依然,流年似水,岁月静好。

8. 关于古镇的论文题目

有很多。因为九少爷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小说角色,很多作家都写过与他相关的小说,甚至一些漫画、电影、电视剧也有涉及到他的题材。所以无论是小说、漫画还是影视领域,都有不少作品与九少爷有关。如果你是想深入了解九少爷这个角色,可以看看由海岩所著的《剑不离身》、南派三叔所著的《盗墓笔记》系列、郭敬明所著的《小时代》系列等小说;如果你喜欢漫画,可以看看《华胥引》、《锦鲤》等作品;如果你喜欢电视剧或电影,可以看看《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华胥引》等作品。总之,九少爷相关的作品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论文贺岁年画(年画的论文) 儿科病例论文(儿科病例讨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