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医学论文古琴谱论文(古琴论文参考文献)

古琴谱论文(古琴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3-06-11 11:00:06编辑:小编归类:医学论文

1. 古琴论文参考文献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简介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2. 古琴 论文

1、《琴学备要》(上下)(手稿本) 作者:顾梅羹

简介:《琴学备要》分为总规、指法、手势、曲谱、音律、论说六篇,包含了琴面的部件、琴底的部件、琴前后的部位、上弦的程序、琴位的安置、坐位的姿式等方面的介绍。本书从古琴简介到练习曲,到手形,曲谱,手形还配有图画,内容面面俱到,对初学有很大帮助。

2、《琴学门径》作者:张子盛

简介:《琴学门径》力求由浅而深,循序渐进,以这样初学者和自学者的实际要求。前半部分基本上包含了古琴入门所应具有的常试,后部分选刊琴谱,一方面由易而难,另一方面也斟酌多方资料,务求令习者了解不同流派风格的琴曲

3、《琴学入门》 作者:张鹤

简介:《琴学入门》分上下两卷,上卷论琴,下卷为琴谱,收琴曲二十首。所收琴谱中,有十曲在指法减字谱的旁边注有工尺谱字,其中又有五曲另备所谓音节谱,即在工尺字旁用贴拍的方法记写琴曲的节奏。以往古琴的减字谱祗记音位、指法,不记音高、节奏,这种合参谱式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古琴发展以及古曲的傅承颇为重要。

4、《古琴演奏法》作者: 龚一

简介:《古琴演奏法》是龚一先生三十余年来从事古琴演奏和教学工作的一些经验体会。书中他正式推出了五线记谱法,还为古琴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创作琴曲和传统琴曲,充实了古琴教材。该书还配备了2张光碟,供大家使用学习使用,也是琴友们值得收藏的一精品。

5、《古琴演奏教程》作者: 张蔚君

简介:本书从古琴的历史、地位、本体、技法、演奏、琴论、审美和名曲等八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古琴的演奏艺术。其中前三章是对古琴基本知识的介绍;第四章 重点介绍古琴的演奏技法,其中左右手技巧都配以相应的谱例说明和练习,具有很强的针织性;第五、六、七三章论述了古琴的演奏理论、琴论和审美,将古琴的演奏上升到文化视角,使习琴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意境;第八章详细介绍了十首古琴名曲,并附谱例。全书引据充分、论述详尽、谱例丰富,是一本优秀的古琴演奏教程。

6、《琴史初编》作者:许健

简介:《琴史初编》以朝代为序,从先秦至现代整体展现了我国琴史的嬗变轨迹。它从历代琴曲、琴人、琴论等方面,介绍了古琴艺术的源流、琴家的生平和造诣、各种琴派的师承关系,以及主要琴曲的内容、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书中还附有近代名家的照片和保存至今的古琴及其文献的图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7、《礼记•乐记》

简介:《礼记•乐记》是我国第一篇音乐理论方面的专门文章,总结概括了先秦儒家有关音乐艺术的理论,作为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8、《溪山琴况》作者:徐上瀛(明)

简介:本书是一部阐述弹琴美学的论文。“琴况”,即琴(琴音、琴乐)之状况、意态(形)与况味、情趣(神)。徐上瀛根据宋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原则,按照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音乐的主要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系统地阐述弹琴要点和琴学的美学原则。

9、《古琴丛谈》作者:郭平

简介:本书从古琴的制作说起(良材美斫说器),谈到古琴的音质特色(琴音特色琴之“九德”),又谈到弹琴的种种讲究,说到琴的“知音”(琴对谁弹——说知音),说到俞伯牙和钟子期、嵇康与《广陵散》、陶渊明和无弦琴——一张古琴可以诉说无数美妙绝伦的故事,论及“打谱”、指法、琴曲题材,又论及传统琴曲的音乐特征、琴的总体品格与流派风格,对早期琴曲与晚近琴曲手法差异进行了比较,最后还介绍了当代古琴大师管平湖,并对琴的现代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曾把古琴称作“最美的器物”,因为“它由历史上那些美丽的心意创造而出,并与爱美的中国人相伴千载,成为不朽”。

10、《杨氏琴学丛书》作者:杨宗稷

简介:共四十三卷,约七十万言,收录资料颇多。在《琴话》、《琴粹》部分提出“以琴传声,如镜临物然”,并分析这种反映“不外象形、谐声、会意三端”。提出民间曲调对琴曲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认为一意追摹古调则“难为听者”。所录三十二曲附有工尺谱。对《幽兰》、《广陵散》等久已绝响的传统名曲作了点拍的尝试。

3. 古琴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三根弦的乐器有三弦、冬不拉(多为2根弦)。

三弦又称“弦子”,中国传统弹拨乐器 ,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现代三弦是在传统三弦基础上改进而来,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别于1960年和1980年研制成功,故而得名。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琴弦用羊肠制成,多数为两根,也有三根的。现已改用尼龙缠钢丝弦代替了羊肠弦,并增加和使用铜质品位。

4. 古琴的参考文献

《琴史》是中国首部专门论述古琴的史料专著。

《琴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记录琴史资料和反映“琴道”发展历史的专著,标志着琴学史的成熟,为后世古琴的研究开创了史学先河。

北宋时期的朱长文秉承着文人士大夫著书立说、彰显雅趣的传动,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琴史专著——《琴史》,该书在琴学、古代中国音乐史乃至整个中国音乐史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5. 古琴论文参考文献D

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发展:

1、先秦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

2、两汉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共鸣声小,尾部为实木,面板无徽位。东汉至魏晋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

3、南北朝君主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南朝隐士丘明有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戴颙、宗炳和柳恽等。

4、现代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传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扩展资料:1、款式分类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列子式、伶官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钟离式(鹤鸣秋月琴)、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2、外形结构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参考资料:

6. 古琴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1. 桃源深处有人家琴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比如向当地的民间音乐家、手艺人或者知名书法家咨询;与当地的文化机构、音乐协会、图书馆等相关机构联系,了解其所藏琴谱的信息;或通过各种媒介渠道,比如网络等,进行搜索、查询和交流,寻求管理员和文献专家的帮助和支持。2. 需要提醒的是,获得桃源深处有人家琴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些琴谱多为历史上著名音乐家和文化名人所留下的珍贵文物,或是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遗产。琴谱的保管、传承和使用都受到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因此,需要有耐心、有信心地去寻找琴谱,同时也需要爱护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

7. 古琴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先秦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有琴字,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样本是在新疆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筑长度与现代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琴的一半,琴体较厚,琴面不平,无徽位。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弦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1]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而在先琴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当时琴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不断进步,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而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后人附会作有《孔子读易》和《泣颜回》两琴曲。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师旷、伯牙、雍门周、孔子等。两汉古琴(7张)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共鸣声小,尾部为实木,面板无徽位。东汉至魏晋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还作有琴曲5首,合称“蔡氏五弄”;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邕女儿蔡琰作,实则《大胡笳》和《小胡笳》皆为唐人借题所作。 此外还有刘向所著《说苑・琴录》,扬雄所著《琴清英》。琴曲《广陵散》也在此时广为流传。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司马相如和恒谭等。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可追溯到汉朝。魏晋战乱和纷争的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出现大量不依附于朝廷的文人琴人,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等,琴风盛行,他们不仅弹奏,而且创作大量琴曲。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和《短侧》4首,合称“嵇氏四弄”,现存同名琴谱载于明代琴谱,可能并非原作;还著有《琴赋》、《声无哀乐论》等。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阮�r、嵇康、阮籍、阮咸和阮瞻等。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君主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南朝隐士丘明有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戴�J、宗炳和柳恽等。隋唐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颐真》;期间新作琴曲有《风雷引》、《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和《渔歌调》等,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为传世名琴,唐琴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唐代减字谱逐渐成熟,成为了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初唐时琴也传到朝鲜和日本。期间著名琴人还有李白、白居易、韩愈、赵耶利、薛易简、陈康士和陈拙等。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宋元由于宋朝行使抑武扬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第1个古琴流派浙派出现于南宋晚期,代表琴家有郭沔等。南宋姜夔作琴歌《古怨》,是现存最早的琴歌。期间著名琴人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夷中、知白、义海、则全、倪云林、耶律楚材和苗实等。宋季金元时期,琴已在契丹族、女真族、蒙古贵族的文人间广为流传。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清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保存了众多古曲。清朝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汪芝、蒋克谦、杨抡、严澄、徐常遇和乾隆等。[2]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 “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近代清末至1950年代,全国能琴者约100余人。1920年代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编印的《今虞》琴刊是当时惟一的盛事。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查阜西带领调查小组在中国琴人聚集的地区进行了普查,造访多位琴人,收集文字及录音资料,整理出版《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等书,为古琴艺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唐健垣编有《琴府》一书,其中一册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状态。古琴逐渐纳入音乐专业教育体系,管平湖、查阜西、吴景略、顾梅羹、张子谦、卫仲乐等在北京、上海等地研究、传授琴艺。琴家们除了恢复古曲之外,也尝试创作新曲。民国时琴随文人出洋而流传到东南亚和欧美澳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华人在海外的情况下,迄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和瑞典等都有琴师和琴社。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传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历代琴书古琴琴谱存世共一百五十余部,历代重要的琴谱琴书如下:唯一现存的文字谱: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调幽兰》(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最早的减字谱: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汉代最重要的琴谱琴书:扬雄《琴清英》、诸葛亮的《琴经》。现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1425)。明代重要琴谱:《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太古遗音》、《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清代重要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天闻阁琴谱》、《枯木禅琴谱》、《琴学丛书》。民国及现代:《梅庵琴谱》、《今虞琴刊》、《琴曲集成》、《古琴曲汇编》、《古琴曲集》。古琴打谱,是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打谱非常费时,所以琴界用“大曲三年,小曲三月”来形容这个过程。从前的琴家,在打谱后会在琴谱上标注工尺谱以及断句。当代打谱已经结合西方的五线谱或简谱,这比工尺谱更快捷和易推广。十大名曲1.广陵散2.高山流水(唐后分为《高山》和《流水》二曲)3.平沙落雁4.酒狂5.关山月6.潇湘水云7.阳关三叠8.梅花三弄9.胡笳十八拍10.幽兰11.忆故人其他名曲普庵咒长门怨阳春白雪长清离骚龙翔操梧叶舞秋风墨子悲丝孔子读易秋塞吟雉朝飞孤馆遇神凤求凰秋江夜泊捣衣鸥鹭忘机乌夜啼神人畅名派(一)浙派派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创始人:郭沔(楚望)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二)虞山派派名:虞山派、熟派形成时期:明末创始人:严征(天池)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中正广和。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三)广陵派派 名:广陵派形成时期:清代创 始人:徐常遇等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俊⑶匚�翰、释空尘、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椿等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浚�、《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四)浦城派派 名:浦城派形成时期:清代创 始 人:祝桐君主要风格: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代表琴曲:《渔樵问答》、《阳关三叠》、《石上流泉》等。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苏琴山)、《与古斋琴谱》(祝桐君)、《琴学入门》(张鹤)等。(五)泛川派派 名:泛川派、川派、蜀派 形成时期:清代创 始 人:张孔山主要风格:峻急奔放,气势宏伟。代表人物:张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绍泽、朱默涵、丁承运等。代表琴曲:《凤求凰》、《雉朝飞》、《梁父吟》、《当归》、《流水》、《醉渔唱晚》、《孔子读易》、《普庵咒》等。重要琴著:《天闻阁琴谱》(唐松仙)、《百瓶斋琴谱》(顾隽)等。(六)九嶷派派 名:九嶷派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杨宗稷(时百)主要风格: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代表人物:杨时百、管平湖等。代表琴曲:《流水》、《胡笳十八拍》、《幽兰》等。重要琴著:《琴学丛书》(杨时百)等。(七)诸城派派 名:诸城派形成时期:清代创 始 人:王溥长、王雩门主要风格:清和淡远(溥长),绮丽缠绵(雩门)。代表人物:王溥长、王雩门、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重要琴著:《桐荫山馆琴谱》(王溥长)、《琴谱正律》(王雩门)等。(八)梅庵派派 名:梅庵派形成时期:清代创 始 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主要特点: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王永昌等。代表琴曲:《平沙落雁》、《秋江夜泊》、《捣衣》等。重要琴著:《龙吟馆琴谱》(毛式郇)、《梅庵琴谱》(徐立孙)等。(九)岭南派派 名:岭南派形成时期:清代创 始 人:黄景星主要风格:清和淡雅。代表人物: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杨新伦等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乌夜啼》等。重要琴著:《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黄景星)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8. 关于古琴的毕业论文

是牛巧珍。

牛巧珍(1946~)女。山西太原人京剧文化。中共党员京剧艺术。1962年毕业于山西省太原市戏剧学校音乐班(晋胡专业),1977年又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作曲)京剧文化。师承田九云(三娃子),成为晋剧第一代女琴师。历任太原市实验京剧团(院)琴师、作曲师。山西省音乐家研究会会员。1962年首次公演晋剧《姐妹易嫁》。

音乐作曲有晋剧《文龙归宋》、《卧虎令》、《齐王拉马》、《门当户对》、《薛刚反唐》、《都市警察》以及电影舞台戏曲艺术片《三关点帅》等几六个传统历史剧和现代戏;撰写论文《晋胡抄琴与器乐写作上的几点做法》、《晋胡从业人员需用除理的若干什么的什么的问题 》、《浅谈晋胡演奏》等。多次获省、市戏曲调演音乐伴奏奖、音乐创作奖及山西省六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剧目演出奖。

9. 古琴论文题目

姚妹琴是李双双的徒弟。因为李双双是一位著名的琴艺大师,姚妹琴曾拜其为师,受其指导学习。姚妹琴在学习期间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了一位琴艺纯熟的演奏家,她的音乐作品于2012年获得金唱片大奖。这也是李双双所教育的学生所取得的非常好的成绩之一。李双双是中国著名的琴艺大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和传承者之一,她的琴艺深受广大乐迷的欢迎和喜爱。她的培养的学生中,有不少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如姚妹琴、李祥霆等等。姚妹琴在她的指导下,演奏出了精湛的琴艺,受到了业内外的高度评价。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养生建筑论文(养生健康论文) 磁疗法论文(磁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