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文学论文中国驳论文(驳论的文章)

中国驳论文(驳论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3-06-12 11:00:29编辑:小编归类:文学论文

1. 驳论的文章

1、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

①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

②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

2、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

3、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

没有格式。

2. 驳论文章精选

驳论是指辩驳的论文,所以一开头应该要质疑人家的观点

3. 驳论文章反驳观点和支持观点,哪个是中心论点

答:

第一段,认为他们应义不容辞地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做法,并对季氏将伐颛臾表示坚决反对。然后从三个方面充分说明理由; 第二段,引用周任的话,如果臣子不能尽职,宁可辞去职务,也不应尸居其位,徒得俸禄。季氏将伐颛臾的僭越行为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是看守人员的失职; 第三段,他先批评冉有的政治品质不端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指出冉有的理由是强词夺理,又提出了他的根本的政治主张,即:“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 驳论的文章,就某一点批驳对方的观点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谬论就是指荒唐、错误的言论,说“读书无用”纯粹是谬论

5. 驳论文章的三种方法

归谬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文章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同时,归谬法引申、推导出的谬误表现在前提中后件的虚假或荒谬上,而引申矛盾法推导出的谬误则表现在结论的自相矛盾上 实例:一切命题都是假的。 反证法-----是通过否定反面观点(非p)来达到对正面观点(p)的肯定的一种间接证明方法。 实例:管仲、公叔文子、何曾、石崇、寇准等人“以侈自败”的反例对生活奢侈作出否定

6. 驳论文章常采用的三种方法

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

1.反驳论点

2.反驳论据

3.反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7. 驳论文章议论文800字手写图片

孟子与农家的争辩: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文章主要驳斥农家“贤者与民并耕”的主张,论证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还驳斥了农家“市贾不贰,国中无伪”的观点,指出“市贾不贰”会带来人情作伪和扰乱国家的恶果。此外,文中还斥责陈相的背叛师道为不义之行为。所以,在理解本文时,要注意对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把握。

  1.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

  (1)运用演绎论证法,驳斥“君民并耕”的片面观点。作者采取步步追逼、请君人豰的演绎论证方法。首先借陈相之口摆出农家学派的观点并不直接反驳,而是从打听许行的日常生活人手,设下一个大圈套,以一连串的问话,诱使陈相钻进圈套中:许行用粟交换陶器,用粟交换工具,与百工交易。陈相只得承认许行除了自耕自食外,并不能自陶自冶,一人尽百工之职。然后作者再抽紧圈套,用反法从陈相口中引出“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结论。至此,“贤者与民并耕”的片面观点不攻自破,从而自然而然地演绎出圣人治理天下同样不可耕且为的正面结论。

  (2)运用归纳法,证明“劳心者治人”的观点时。作者采用了大肆铺陈、最后反诘的归纳方法。首先花大量笔墨铺陈尧、舜、禹、益、后稷等圣人治国安民的大量事实,宣扬了他们治国安邦的伟大业绩,从三个方面论证圣人因“劳心”而无法与民并耕:一是圣人为平天下而忧,不得耕;二是圣人为教育人民而忧,无暇耕;三是圣人为寻求人才而忧,不能用心于耕。大量的事实先造成一种不容争辩的气势,然后用反诘句(如:“虽欲耕,得乎?”“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岂无所用其心哉?”)点拨,作者所持的“劳心者治人”的正面论点就不言自明了。

  (3)运用对比论证方法,驳斥陈相兄弟背叛师道之不义。作者分别列举陈相兄弟“师死遂倍之”的不义之举与子贡、曾子等人怀念孔子的感人行为,两者一对比,陈相兄弟背师叛道之不义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4)采用演绎方法,驳斥农家“市贾不贰、国中无伪”的片面观点。孟子采用与农家相同的事实,却推导出与之相反的结论,与农家针锋相对,从而更加理直气壮,有力地反驳了农家“市贾不贰、国中无伪”的片面观点。

  2.修辞手法

  (1)文章多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或使论点层次清晰,或使论证的论据充分,其作用是大大增强了文章的雄辩气势。如:“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日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等等。

  (2)文章大量运用了反法的手法,先列举大量论据进行充分论证,而后用简练的反这句收结。通常可以收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不直接说出正面结论,令对方思而得之,更有启发诱导力量;二是反法语气更有逼人气势,使人难以招架。如:“虽欲耕,得乎?”“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岂无所用其心哉?”

  孟子与墨家的争辩:

  按照墨子的学说,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而按照儒家的学说,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在《墨子》书中已指出了两家的差异。有一位巫马子,对墨子说:“我无法实行兼爱。我爱邹(邻国)人胜于越(远邻国家)人,爱鲁(本国)人胜于邹人,爱我乡人胜于鲁人,爱我家人胜于乡人,爱我亲胜于家人,爱我身胜于爱我亲。”

  。《滕文公章句上》第5节记载,有一位墨家人士夷之与孟子交往的故事。孟子问夷之是否真的相信,人爱邻居的孩子可以和爱自己弟兄的孩子一样,因为人爱自己弟兄的孩子总是自然要比爱邻居的孩子多些。在孟子看来,这是完全正常的。由此前进一步,人应当把这种爱推广到邻居和社会其它成员。 从爱家人推广到爱其它人,就是实践孔子所说的“忠恕之道”,也就是“仁”的实践。在这些实践中,没有任何勉强的成分,因为人的本性就有恻隐之心,不忍看到别人受苦。由这一点善端推而广之,就使人自然地爱别人;而且也同样自然地爱父母多于爱众人。?

  这是儒家的观点。墨子则坚持爱众人与爱父母应当没有差别。不管这在实际上意味着少爱一点父母,或多爱一点众人,总之,是要消弭儒家主张的有差别之爱。

  对儒家来说,人为什么要行仁义,是不需要提出的问题,因为这是人的本性。墨家则必须回答人何以需要行仁义这个问题。墨子的回答是为了功利的缘故;为此他求助于超自然和政治的强制力量,这与儒家主张道德必须出于人的自愿,又是互相矛盾的。如果把《墨子》书中关于兼爱的三章与《孟子》书中论人性中德之四端相比较,这种根本分歧是十分明显的。?

8. 驳论文章围绕批判对片面,错误的甚至

驳论的种类有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三种。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须引出错误的论点。

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9. 驳论文章常用的三种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选言证法”、“分解法”、“例证法”、“类比法”和“喻证法”。

论述一:引证法

引证法,又称“直接演绎法”,它是引用一些已为人们认同的真实判断,运用演绎推理形式从论据直接确立论题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论证方法。

引证法是论证中最常用的方法。

例如,“马克思主义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而马克思主义本身不是实践,而仅仅是实践的产物;所以,马克思主义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简单的论证运用的是第二格AEE式三段论,虽然论据只有两句话,但逻辑性很强,因为三段论是必然性推理,而论据的真实性也是无可怀疑的。

引证法的一般模式是:

提示:上式中a,b等是作为论据的判断;“>”表示由这些论据可以逻辑地推出p。

除了“三段论”外,引证法经常运用的推理形式还有“假言推理”等。

权威的言论常常是人们引用的论据。对权威要做具体分析,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科学、学术上的权威,由于有丰富经验和真知灼见,他们的言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一种观点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经得住实践的检验,而不是因为它是权威说过的。因此,对任何权威都不能盲从,权威也会犯错误,尤其是在他们不熟悉的领域。

论述二:反证法

反证法是通过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论断为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确定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

例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因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丢掉这面旗帜,实际上就是根本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正确路线,就是要放弃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绝对不会同意的”。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设立反论题——要证明一个论题“p”为真,就先假定一个与“p”相矛盾的判断“非p”为真。

第二步:归谬推演——从反论题出发,加上其它明显为真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明显虚假的结论“q”来(如果非p,那么q)。

第三步:证明反论题为假——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由“q”为假,可以必然推出“非p”为假。

第四步:证明论题为真——根据排中律,“p”和“非p”不可同假,“非p”为假,“p”就必然为真。

上述步骤的基本模式是:

从思维过程分析,反证法总要有上述四个步骤,但在反证法的语言表达中,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些过程。

例如,上例就省略了第三、第四步的语言表达。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论证方法。

论述三:归谬法

归谬法是一种常用的反驳方法。

这种方法由被反驳的判断(对方的论题或论据)合乎逻辑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揭露它的虚假性。

例如,“逆境有利出人才”的命题,不但经不住事实(历史的和现实的)检验,而且也经不住逻辑的推敲。试想,如果“逆境有利出人才”的命题能够成立,那么我们为了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就应该为青少年去创造“逆境”了,如此推演下去,“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不都反而不利出人才了吗?真是荒谬之极!

归谬法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要证明一个论题“p”为假,就先假定“p”为真。

第二步:从“p”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明显虚假的结论“q”。

第三步: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由“q”为假,必然推出“p”为假。

上述步骤的基本模式是:

归谬法所使用的主要推理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这是它与反证法相同之处。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反证法的目的是确立“p”为真,而归谬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p”为假;反证法在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得出“非p假”的结论后,还要根据排中律推断“p”为真(尽管在语言表达中这一步可以省略),而归谬法在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得出“p假”的结论时,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在语言中,归谬反驳的过程可以省略为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例如,“如果这辈子杀什么下辈子就变什么,那么这辈子杀人下辈子就会变成人了”;“如果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社会上存在的杀人、强奸、抢劫、贪污腐败等等行为不都变成了合理行为吗?”;“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人性本来就是恶的,那么纳粹屠杀大批犹太人的行为,日本法西斯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就都是符合人性的了”,这些语句实际上都是归谬反驳。

归谬法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叫做“导出矛盾法”,即从被反驳的论题合乎逻辑地推出逻辑矛盾来。

例如,古希腊学者克拉底鲁曾鼓吹:“对任何事物所作的肯定或否定都是假的”,这等于说“世界上一切判断都是假的”。对此亚里士多德等人曾给以有力的批驳:如果我们承认“世界上一切判断都是假的”,那么,“世界上一切判断都是假的”这个判断本身就是真的(因为它符合“事实”);如果我们承认“世界上一切判断都是假的”,那么,“世界上一切判断都是假的”这个判断也是假的(根据三段论推理);这个判断不可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世界上一切判断都是假的。

“导出矛盾法”的基本模式是:

“导出矛盾法”运用的推理形式叫做“归谬式推理”。

归谬反驳是一种逻辑力量非常强而语言表达又非常简洁的反驳方法,在驳论性文章和辩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论述四:选言证法

选言证法,又叫“排除法”或“淘汰法”,这是一种通过否定与论题相关的其它几种判断,从而确定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

例如,想要确定“甲是杀人犯”这个论题为真,可以这样来论证:已知甲、乙、丙三人中必有一人是杀人犯(即“杀人犯或者是甲,或者是乙,或者是丙”或“杀人犯要么是甲,要么是乙,要么是丙”);经公安机关调查,已排除乙和丙是杀人犯的嫌疑;所以,甲是杀人犯。

由于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中否定肯定式都是有效式,所以作为选言证法中的论据的选言判断可以是相容的选言判断,也可以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这个选言判断常常因为不言自明而被省略。

选言证法也是常用的间接论证方法,它的基本模式是:

论述五:分解法

分解法是将所要论证的论题分解成若干分论题,然后分别加以论证,从而使论题得到证明的方法。

将总论题分为若干分论题有三种常用的方法:“分情况证明”、“分方面证明”和“分类证明”。

分情况证明,就是先穷尽地列举与总论题相关的各种情况,再分别证明在每一种情况下论题都能成立。

例如,本书在证明三段论的导出规则“从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时,用的就是分情况证明法:如果两个前提都是特称肯定判断,则...;如果一个前提为特称肯定判断,另一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如果两前提都是特称否定判断,则...;总之,若两个前提都为特称判断,则...。

分情况证明的一般模式是:

很明显,这里运用的推理形式是假言选言推理(多难推理)。

分方面证明,就是将论题所涉及的主体分解为若干方面,分别证明每一方面都有某属性,而这些属性的总和可以说明总论题成立。

例如,要证明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优秀作品,我们可以先证明它在思想内容上是进步的、深刻的;再证明它在艺术形式上是成熟的、创新的;由这两方面的属性可以推出这部作品是一部优秀作品。

分方面证明的一般模式是:

提示:公式中的q1,q2,q3都是分论题;这些分论题的总和,构成论题的充分条件。

这里所运用的推理形式是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在实际语言表达中,公式中的联言判断和假言判断都可以省略。

分类证明,就是将论题所涉及的一类事物分成若干小类,分别证明每个小类都具有某属性,从而使“整个大类都具有某属性”的论题得到证明。

例如,要证明“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就将三角形分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小类,然后分别证明“直角三角形三内角之和是180度”、“锐角三角形三内角之和是180度”、“钝角三角形三内角之和是180度”,由于三角形只有这三类,因此论题得到确立。

分类证明的模式如下:

这里运用的推理形式是完全归纳推理。

如果S类的分子数有限,也可以对它的每个分子具有某属性逐一加以证明,所使用的推理形式也是完全归纳推理。

论述六:例证法

例证法就是引用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使论题得证的方法。

例如,“假说在各种科学的发展中都起着带头、突破、创新的作用。例如,在物理学中,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圆满地解释了黑体辐射,从而引起了整个物理学的深刻革命;卢瑟福在汤姆逊关于原子结构的西瓜模型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三岔路口,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假说,因而促进了原子物理学发展的新飞跃;此外,天体物理中宇宙大爆炸的假说,地球科学中的大陆漂移说、板块结构说等等,都表明了假说的提出预示着科学的新突破,而这种突破的完成,则必将给现有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这是关于“假说”一章中的一段话,它引用了光量子假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假说等具体例子,来证明“假说在各种科学的发展中都起着带头、突破、创新的作用”这一论题。

例证法的一般模式是:

例证法使用的推理形式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法或典型归纳法。

由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性推理,所以例证法不能独立用来证明科学原理,但它可以用于一般主张的论证。

例证法能使论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支持的强度取决于例子的多少和是否具有典型性。

例证法虽然不能使全称的论题得到证明,却能够使特称的论题得到证明。

如果根据实例得到特称的结论,这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就是第三格的三段论,而不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例如,“美国有的总统出身于平民家庭,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林肯、里根等”,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证明,它的推理形式就是省略了小前提(林肯、里根是美国总统)的第三格三段论。

其论证模式如下:

由于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所以对于一个特称判断的论题来说,例证法可以使论题得到确证。

论述七:类比法

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证明论题,就叫做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它常被用来作为说服人的手段。

例如,以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保持经济繁荣为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如果台湾与大陆统一后和香港一样实行“一国两制”,那么,也可以保持经济的繁荣。

类比法的一般模式是: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所以,类比推理不能独立完成证明科学定律或学术论点的任务,但它可以作为演绎证明的补充。

类比推理更多用于对一般主张的论证。

论述八:喻证法

喻证法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也就是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

例如,“毛泽东说: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有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柳宗元曾经描写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该例为了论证实行精兵简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除一些人对缩小自己机构能否对付敌人庞大机构的疑虑,用了孙行者和铁扇公主、小老虎和黔驴两个故事作比喻,以孙行者变成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制服铁扇公主和小老虎最后吃掉大驴子的道理,让人们接受“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的观点。

喻证法最大的优点是以浅喻深,即通过比喻,使一些本来抽象、深奥的道理变成具体生动的形象,从而使人易于接受。

正确运用喻证法的关键在于合理取譬,即选择喻体。

取譬的一般要求是恰当、通俗、生动。

常用的取譬方法有以下几种:一,以寓意深刻的寓言、神话故事为喻体;二,以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为喻体;三,以虚拟假设的事物作喻体。

喻证法的一般模式是:

比喻论证不是必然性论证,因此不能独立应用于对科学定律或学术论点的论证。

喻证法常常作为一种辅助的论证方法与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结合运用,但在某些特殊的文体(如,杂文)中,它有时也作为主要论证方法单独运用。

不管是作为辅助论证方法还是作为主要论证方法,只要取譬恰当,设喻巧妙,都能取得以浅喻深、寓理于形的效果,这是其它论证方法无法代替的。

10. 驳论文章怎么写

我知道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一、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对司马光的五点指责一一给予反驳。

二、详解:

第一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第二个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这里就举出了有利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独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指出这不是我个人的行为,而是合理合法的。

第三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这里以历史上曾有过的如何对待怨诽的事实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语而动,既委婉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强决心。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

三、作品简介:

《答司马谏议书》,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在本文中作者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了封建士大夫阶层的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文章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举重避轻而简明扼要,既表明决绝的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本文是我国古代的驳论名篇。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论文打印翻页(论文打印是单页还是双页) 会议主持词结尾【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