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文学论文布依语论文(布依族论文参考文献)

布依语论文(布依族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3-06-12 16:50:32编辑:小编归类:文学论文

1. 布依族论文参考文献

刺梨之父——罗登义

上世纪40年代,时任浙江大学农化系教授的罗登义先生,为解决战时民众和抗日将士的营养缺乏问题,在贵州湄潭、花溪等地,采集各种野果野菜,分析其营养成分,力求找到更多的野生食品资源用于缓解劳苦大众之饥苦,救民生于水火。

在贵州山区进行营养调查时,罗登义发现了一种叫做刺梨的黄色野生果子,便率先对刺梨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和报导。1942年,罗登义团队初次发掘刺梨的营养价值并有效应用。

罗登义,贵州省贵阳市人,最早的刺梨研究专家

全国著名农业生物化学家,教育家。1928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农业化学系,先后在成都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8月17日安然与世长辞,享年95岁,安葬于贵州农学院桐木岭职工公墓。

贵州刺梨,维C之王

1942~1945年间,罗登义开始对170种水果蔬菜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他发现,刺梨含丙种维生素特别丰富,1943年秋季号《药学文摘》刊登了罗登义先生的“各种食物中丙种维生素之含量”。这是我国对刺梨研究的最新发现、新突破和新成果。

在罗登义的研究中发现,贵州的野生刺梨果实富含丰富的VC、VP等营养物质,其中每100g刺梨果肉中维C含量可达1980-3750mg,远远高于其他任何果蔬,在国内外学界引起了轰动和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刺梨的维C含量较四川广柑约高50倍,比梨子苹果约高500倍,而猕猴桃的维C含量也只有它的1/9而已。

小小刺梨大作用

罗登义先生在刺梨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率先开启了刺梨的现代研究之路,前后发表论文近十篇,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有关科学家的关注。

2. 布依族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越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族群,由于聚落纷繁,汉文古籍中,将他们称为“百越”,百越族系因此而得名。现在的布依族、侗族和水族,在文化渊源上互为同源民族,而且,他们都是古代越人之后裔。

秦汉时代,百越各部散居在珠江下游的滨水地带。公元前三世纪,秦王朝对南越用兵,为了军粮运输和兵员补给方便,修筑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从此,沿湘江和漓江长驻军队戍守,逐步形成了众多的汉族居民点。早年定居在湘江和漓江沿岸的百越各部,逐渐受到汉族居民点展拓的影响,曾与秦军发生多次武装冲突。被秦军打败的百越各部被迫溯江向贵州腹地展拓,他们的分布重心也逐步转移到都柳江、洪江和清水江中游河谷地带。古越人的这些部落,就是贵州今天侗族和水族的先民。

古越族早期建立的地方政权——夜郎

沿珠江干流分布的古越族各部,进入贵州腹地更早。据《史记》载,公元前三世纪以前,他们已经溯源进入了北盘江河谷,并在北盘江河谷建立了一个地方政权——夜郎。汉武帝对南越用兵时,曾经派人与夜郎联系过。南越平定后,汉武帝正式封夜郎首领为王。这一部分百越部落与今天的布依族文化渊源关系十分密切。

公元前三世纪的古越族,是一个典型的滨水民族,他们靠水上捕鱼和陆上的狩猎采集为生。为了适应水上生活的需要,其习俗也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特点。他们断发纹身,居住在干栏式的住房中,这种住房是将木桩打进江湖底部。然后,在木桩上架设住屋,进出房舍凭借舟船或楼梯。古越族的这些习俗,对今天的侗族、布依族和水族习俗都有着深远的潜在影响。

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汉族的政治中心偏处北方,与古越族各部的关系不很密切,这期间有三件事表明汉族与百越的联系交流:

其一是东汉光武帝即位时,夜郎旧部曾派使臣上表东汉朝廷,表达愿意归顺的意愿。《后汉书》记载这一史实时,提到了龙、付、董、尹等大姓,这些姓氏也是今天布依族的大姓。

其二是东汉初年,马援对安南用兵,曾缴获了大量的铜鼓,这是南方民族使用铜鼓的最早记载。今天,布依族和水族仍然酷爱铜鼓,正是古越族这一文化特征的遗风。

《魏书》《僚传》对当时的僚人习俗有详实的记载

其三是《魏书》中有《僚传》,对当时的僚人(即越族的后起族名)习俗有详实的记载。《僚传》明确地告诉我们,溯源深入贵州的古越人各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一一僚族。僚族的习俗,除了承袭百越习俗以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比如酷爱吃狗肉,人的姓名以“阿”字开头,他们能够潜水用刀刺鱼等等。这些习俗,在今天的布依族和水族中仍能明显地看到。

公元七世纪,唐朝统一了全国,贵州的僚族各部纷纷表示归顺,唐朝政府将他们的领地设置为州郡,仍用僚族首领为地方官。当时主要的僚人部落有:东谢、西赵、牂牁(zāngkē)、南谢等。据《旧唐书》载,当时僚族已经按家族关系结成了众多的聚落,将山区的河谷坝子开辟为稻田,并掌握了插秧技术;他们举行婚礼时,要用牛和酒作聘礼;生病时要举行宗教仪式驱鬼疗病;他们爱铜鼓,把拥有铜鼓视为权力的象征;他们的居住特点仍然是干栏式住房。由于当时稻田农业的发展还十分有限,因而,必要时还得进行狩猎和采集,以补充粮食的不足。

唐代,僚族将山区的河谷坝子开辟为稻田,并掌握了插秧技术

十世纪时,北宋统一了全国,黔中地区的僚族曾派使臣到开封朝贡,并带去了一个牂牁歌舞队。据《宋史》记载,当时黔中的古僚族被称为“番”。按照家族聚落结成的“番”有很多个,其中最出名的五个,合称“五姓番”。必须指出,“番”按当时的汉语读音,应读为“播”,这个字是布依族自称的音译。《宋史》将黔中各部合称为诸番,标志着汉族已把他们看做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不再视为僚族的一个部分,因此,“诸番”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布依族这一民族的确定。

由于宋代在布依族地区仍然实行羁縻统治,凡是与朝廷没有发生朝贡关系的,当时的汉族政权不可能了解,也不可能在文献中反映出来。《宋史》所载的“诸番”,仅是当时布依族的一个部分,即今布依族中自称为“布依”的支系。(未完待续)

3. 布依族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民歌、故事、神话、寓言、谚语、歇后语和谜语等。

以民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唱;曲调分“大调”、“小调”两种。“大调”用于婚丧等隆重的场合,音调高昂大方,引人入胜。“小调”则在月夜或“赶表”谈情说爱的时候唱,音调柔和、婉转、活泼动听。

戏曲以地戏和花灯著称,情节生动、优美。常见的舞蹈有织布舞、狮子舞等,动作协调,矫健轻捷。乐器有唢呐、月琴、姊妹箫、锣、铜鼓等。铜鼓是历来受珍视的传统乐器,遇隆重节庆方能敲击,在丧葬和祭祀中须由鬼师敲击。

工艺美术以蜡染素负盛名,色调纯朴,图案美观。

编织品如荔波竹席和平塘斗笠,驰誉四方。

4. 布依族文化参考文献

说法一

传说黎平有人在北京做官,觉得北京话好听,就命家人和乡人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黎平话。

说法二

传说是明朝期间实行屯军制,黎平城关大部分是从北方军屯而来的,因而以说北方话为主,形成黎平话。

说法三

明代有一京官名叫陆洙,字 沧浪,高邮州兴化县人,曾任晋共部侍郎,因作诗讥讽当朝宦官刘谨,被敲牙折齿,流放黎平。《黎平府志》及《贵州通志》有记载:“官谏垣,以诗触刘谨,怒折其齿,流于黎平“。

陆洙流放到黎平后,地方长官见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但是从京城被贬来的一定有学问,就令其传道授业解惑,悉心教诲子弟。由于陆先生缺牙少齿,讲话不关风,教学生读书认字是一些读音就走了样,把”风“读成”烘“,把”男“读成”兰“,平舌音跟卷舌音分辨不清,读成一个音等等,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黎平话。

陆洙逝世后,葬与黎平北门外,其墓保存完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这些传说都无法考证黎平话的来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黎平话是明代汉文化。

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发生碰撞后的产物,它在强大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土壤中,非但没有被融化和吞没,相反地还慢慢地顽强地保存延续下来,形成了一个奇特的语言文化孤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5. 关于布依族传统文化的论文

沙摩柯是印度人。沙摩柯是印度教信仰中的一个神,按照印度教的传统,神都是和特定的地域联系在一起的,沙摩柯也不例外。事实上,沙摩柯在印度教的神系里是毗湿奴(Vishnu)的一个化身,毗湿奴在印度南部尤其得到崇拜。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沙摩柯是印度南部的神话人物,也就是印度人。沙摩柯是印度教中和湿婆神(Shiva)有关的神,所以他在印度教的某些派系中地位很高。但在其他宗教中,沙摩柯可能并不那么被熟知。此外,沙摩柯被视为战神和毁灭者,但也有很多版本的神话和传说。总之,对于喜欢文化和历史的人,了解有关印度文化的故事和传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6. 布依族的文化论文3000字

>10

黄瑞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担任湖北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水浒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黄石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诗词学会理事、中国寓言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屈原研究会名誉理事、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黄石市作协名誉主席。 黄瑞云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也钻研哲学和训诂学,业馀从事文学创作。发表过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艺术散文六十馀篇、新诗四十馀首、传统诗词三百馀首、寓言五百馀篇、幽默作品一百馀篇。

7. 布依族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布依族是布依族,苗族是苗族。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下面有很多的分支和方言,但是和布依族区别还是比较大,布依族本民族并不认为是苗族的一支。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内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在贵阳市也分布着10余万布依族,六盘水的盘县、六枝以及毕节地区织金县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于云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纪50年代又创制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发明了水稻种植,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贡献。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秦汉时期布依区的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唐代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民国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 1953年,贵州省各地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统一用本民族共同自称“布依Buxqyaix”为族名。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1]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毕业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怎么写 快速翻译论文(如何快速翻译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