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管理论文荔枝调查论文(荔枝的文献)

荔枝调查论文(荔枝的文献)

发布时间:2023-06-13 11:50:06编辑:小编归类:管理论文

1. 荔枝的文献

荔枝起源于中国南部。因为荔枝是中国南部的特产水果,最早见于《诗经》中,被誉为“瑞果”,是皇家贡品之一,唐代时被列入“十二珍果”之一。据资料记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每年都要征收中原地区的荔枝,作为他的“御用水果”。荔枝树的栖息地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南方地区是荔枝主要栽培地。值得一提的是,荔枝的品质也是因地制宜,沿海地区栽种的荔枝果肉丰满、味道甘甜,而云南等地的荔枝则口感清甜、有韧性,因此荔枝不仅是一种美味水果,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 荔枝文献记载

从文献看我国果树记载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的桃、李等蔷薇科的果树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文献(《诗经》)中就有记载。而一些起源于长江流域的芸香科果树则到战国时期的文献(《禹贡》、《山海经》、《韩非子》等)才见记载。而无患子科的果树荔枝、龙眼等由于起源于我国华南,文献记载不但晚于黄河流域起源的桃李等果树。而且也晚于长江流域的柑橘。直到“秦皇汉武”不断开发岭南,它才逐渐为中原人所知。《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时,上林苑曾从华南移植过荔枝。

尽管荔枝被记载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有关的古代文献记载有力地表明,上述海南和广西南部的一些地方可能是最早栽培荔枝的地方。我国文献最早记载荔枝的文献是《上林赋》,文中称荔枝为离枝。根据宋代著名学者苏颂在《图经本草》中所引《扶南记》的解释,古人之所以称之为荔枝,原因在于“以其结实时,枝若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刖取其枝,故以为名”。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木语》中也认为,荔字从廾从刀,不从力刀,音离,割也。……本草谓荔枝木坚,子熟时须刀割乃下。今琼州人当荔枝熟,率以刀连枝斤取……故汉时皆以为离枝。这说明海南的百姓的采荔枝法,是荔枝名称的来由。可以推想当地是最古老的荔枝原产地之一。

另一方面,晋人张勃的《吴录》记载“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苍梧治所在今广西梧州西南,这里至今仍以产荔枝著称。离今天还有野生荔枝分布的六万大山也不是很远。《吴录》的记载表明,三世纪的时候那一带山区(尤其是南部山区)还有野荔枝分布,人们栽培的可能是就近驯化的良种。

3. 荔枝的文献相关论述

广西。从古籍记载可以考证广西是荔枝发源地之一。中国有荔枝记载的最早文献,是2100多年前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六朝的《三辅黄图》。书中称“上林苑”中的“扶荔宫”种有从“苍梧”贡献来的名果异树——荔枝。可见广西荔枝栽培最早被记入史册。历代古文献提到岭南产荔枝的更多。例如,撰于一世纪后期杨孚的《异物志》,三世纪后期郭义恭的《广志》和张勃的《吴录》,四世纪初期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都把荔枝作为岭南物产而著录;九世纪前期自居易《题郡中荔枝》诗中,有“奇果标南土”之句,九世纪中后期段公路的《北户录》,把荔枝称为“南方果美者”;十一世纪中期苏颂的《图经本草》肯定荔枝“初惟出岭南“;十六世纪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称荔枝是“炎方之果”。这些记载可作为荔枝原产我国南部的佐证。

4. 荔枝的文化

鲜嫩多汁,晶莹剔透,纹理雅致,壳薄而平,香气清远,瓤厚而莹,风味绝佳,状甚琼诡,味特甘滋,膜如紫绡

1、荔枝的外壳又红又艳,还布满了一个个小刺般的凸起物,摸上去还真有些扎手呢。我小心翼翼地剥开那华丽的红装,荔枝的果肉被一层淡粉色的薄膜紧紧的包裹着,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把那层薄膜剥开,那一颗透明珍珠不停往外溢着汁水的果肉在我眼前一览无遗。我把那果肉轻轻的放进嘴里,一咬下去,汁水满溢嘴,甜滋滋地味道渗进心底……

2、荔枝的颜色是深红色的,没过几天就转变成暗红色,再变成土黄。.白居易曾经说荔枝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3、荔枝上头扁宽,下头尖小,像心形,也有像球形的。它还披着一身带刺的“战甲”,就像一只卷起来的剌猬一样。

4、荔枝外表很粗糙,全身布满细小决状裂片,好像乌龟壳上的龟裂。荔枝的蒂部较大,顶尖稍小,看上去整个儿像心脏形,也有的略像椭圆形。

5、荔枝未成熟时,皮是绿色的。成熟以后,才会变成鲜艳的红色,光彩夺目。荔枝的果肉甜美多汁,营养丰富。当你剥开荔枝皮时,就能看到那足够使你垂延三尺的果肉,顿时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使你忍不住,赶紧把它放入嘴里,一会儿时间,一股甜蜜,凉爽、清香的感觉油然而生,使你吃了第一个想吃第二个。

6、荔枝先是青青的绿绿的,随后变成青中带红,最后几乎都变成红的了。你轻轻地咬开它的果皮,就可以看见那洁白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清甜的汁水。

7、没有熟透的荔枝甜中带点儿酸涩,熟透了的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8、你用手轻轻地把荔枝的“战甲”剥开,会看见一颗珍珠般涧向的果肉,一咬下去,果汁一个劲地往外射,酸甜可口、细腻爽口,简直是佳果圣品,天堂的美食,让人回味无穷、赞不绝口,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9、如果你把荔枝樨在手里,它的刺会把你刺得嗷嗷叫,手感就像在捏一只海胆一般。要是把荔枝靠近鼻子嗅一嗅,闻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着你,像一把勾子伸进鼻孔把你的馋虫都勾出来,让人垂涎三尺。

10、听说唐明皇宠爱的杨贵妃特别爱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日夜兼程把荔枝从南方运到长安。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中描写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5. 关于荔枝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桂圆是我们原生就有的

先秦

1.小麦:原产西亚,约4000年前传入。

2.大麦:同上。

3.高粱:原产非洲,西周时沿埃及→印度传入。一说宋元时期才传入。

4.皮燕麦:原产欧洲。裸燕麦(莜麦)原产中国。

5.藕:马王堆汉墓出土过一锅藕汤,然而藕是从南亚传入的

6.萝卜:古称“莱菔”,《尔雅》名“芦萉”,现倾向于地中海沿岸起源说

7.姜:倾向于原产东南亚说。传入时间不明,孔子有“不撤姜食”,《吕氏春秋·本味》有“阳朴之姜”

张骞出国一趟,带回来很多好吃的:1.葡萄;2.核桃;3.石榴;4.黄瓜,原称胡瓜,南北朝时石勒改叫“黄瓜”(随着石勒解锁黄瓜新功能,黄瓜历史进入黑暗时代);5.蒜;6.蚕豆;7.旱芹;8.香菜(或说唐朝始传入)。

汉代传入的还有:

9.豌豆;10.芋头,原产东南亚 ;11.莳萝(洋茴香),一说唐朝传入;12.胡椒;13.大葱(小葱是先秦由北方传入)

三国两晋南北朝

1.茄子:由印度传入(最早以茄子为蔬菜记载见北魏《齐民要术》,当时已是寻常蔬菜,可见栽培肇端早于此)

2.扁豆:由东南亚传入

隋、唐、五代

1.无花果:原产西亚,唐时传入

2.菠菜:由尼泊尔传入

3.莴苣:隋代传入

4.开心果(阿月浑子)——至晚于唐代,由中亚传入,《阿月浑子生产现状及研究进展》

1.西瓜:原产非洲,唐时入西域,宋时传入中原;

2.丝瓜;

3.胡萝卜(一说仍是张骞带回国的)

香蕉:原产东南亚(一说中国是原产地之一,然而古称“甘蕉”是否确为香蕉,存疑)

1.菠萝:原产巴西

2.辣椒:原产美洲,明末传入

3.南瓜:明末清初传入

4.苦瓜:郑和带回国

5.土豆:原产美洲,明末传入种植

6.甘薯:原产美洲,万历年间由东南亚传入

7.向日葵:原产美洲

8.玉米

9.花生:原产美洲

土豆、红薯、玉米、花生传入中国,极大缓解了人口增长附带的粮食压力,为清代人口大爆炸提供了条件(清顺治十二年人口1.2亿,到咸丰元年4.3亿)。此前的主食加工费时费力,收割、脱壳、研磨,面食还要做成型,看唐朝的菜谱,当时主食就是各种烤饼。可以想见第一次看见土豆和地瓜时的喜悦:卧槽!这么大块的粮食?挖出来就能吃了?吃一点居然就饱了……

1.草莓:中国有野生品种,清中叶从国外引进良种。

2.番木瓜:明末清初,原产墨西哥

3.苹果:中国原产的苹果叫“柰”,又称沙果,今天常见的苹果是清末引进

4.菜花:光绪朝引进

5.卷心菜:清初引进,原产欧洲

6.洋葱:清末引进,原产西亚

7.番茄:明代有记载,现在倾向于18世纪引入种植说,有报道指西汉墓发现番茄种子,证据尚不确凿

8.西葫芦

那么我们原生的究竟有什么?

1.水稻;

2.白菜:半坡遗址发现过白菜籽,但今天常见的白菜,可能仍然是由地中海一带分多次传入中国的,同时传入的还有油菜;

3.小米(粟);

4.糜子 ;

5.龙眼 ;

6.梨 ;

7.橙子;

8.樱桃 ;

9.韭菜;

10.冬瓜;

11.大豆;

12.山药;

13.茭白;

14.黑木耳;

15.葫芦;

16.枇杷;

17.枣/酸枣;

18.杏:中国是杏原生起源中心之一,另外中亚和近东也有原产品种;

19.桃子;

20.中国李(与今市面常见的黑布朗略不同);

21.榛子 ;

22.栗;

23.猕猴桃:古称“苌楚”,20世纪初传入新西兰,改良为奇异果,今新西兰是最大的猕猴桃出口国;

24.荔枝:中国荔枝发源于中国本土,很可能是云南、海南、广西、广东的野生品种驯化栽培。较早见载于《西京杂记》和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三辅黄图》说汉武帝试图在长安种荔枝,无一存活,武帝遂杀匠人陪葬。

6. 关于荔枝最早的文献

高州荔枝是中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特产之一,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有文献记录了桂圆(荔枝)的种植和食用。而高州荔枝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已经成为南国一种重要的水果。

明代以后,高州荔枝更是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且被誉为“世界三大果王”之一。因其品质优良,被称为“糯米酥,水分汁,味美滋润不沾舌”的佳果,备受广大消费者和食客的钟爱。 而且高州市自1993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荔枝文化旅游节,这也为高州荔枝的历史和知名度增加了不少。

如今的高州荔枝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特产水果之一,并且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保护和发扬好这一品种,不仅是为了保持地方文化和传统产业的繁荣发展,更是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7. 关于荔枝的论文的摘要

杨宝霖,1936年12月生,广东东莞莞城人。东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1956年起在广宁县第四中学、东莞县常平中学、东莞中学任教。1982年在华南农业大学任教,是该校农史教研室副教授,兼农史研究。

研究方向:文史;农史。曾担任东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1996年在东莞市东莞中学退休,他退而不休,仍然撰写史料,笔耕不辍。退休了,仍坚持上述“三不”,惜时如金,每天伏案至深夜十二时,翌日五点半起床洗漱后又端坐案前,不知老之将至。

主要著述有:《我国引进番薯的最早之人和引进番薯的最早之地》、《广东荔枝小史》、《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

在文史、农史及考据学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近10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古典诗词辨析、历史考据及农史等论文50余篇。1990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8. 荔枝的文稿都从哪里来

可以到清沫 网看看,那里的文章不错,适合电台

9. 关于荔枝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描写荔枝的诗词: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 明朝·丘浚《咏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食荔枝》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 —— 唐朝·戴叔伦《荔枝》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 唐朝·郑谷《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 宋朝·欧阳修《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句可能还有很多。

10. 荔枝论文

出自《解闷十二首》

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

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

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

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

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侧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宫满玉壶。

云壑布衣骀背死,劳生重马翠眉须。

注:每四句为一首。共计十二首。

际蓝论文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有关论文的知识(必过论文)